2023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岁末将至,回望保险业的2023年,人身险利率费率接连调整;车险巩固、优化、创新的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健康险市场多次被纠偏;一系列监管组合拳致力规范、促进市场发展。
最令人关注的焦点,当属保险机构的风险处置。无论是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等被接管机构的脱胎换骨,还是恒大人寿、君康人寿、信泰人寿的加速化险,都在为保险业的排雷探索了新思路。
自2020年7月被原银保监会实施接管以来,天安财险、天安人寿、华夏人寿、易安财险4家公司的风险处置情况就一直备受外界关注。2023年以来,4家险企风险处置加速推进,多家机构已经脱胎换骨。
QY球友会网站
11月9日,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公告批复同意瑞众人寿整体受让华夏人寿保险业务及相应的资产、负债。华夏人寿的风险处置正式靴子落地。由于华夏人寿是4家机构中体量最大的一家,承接其资产负债的瑞众人寿注册资本高达565亿元,第一大股东为九州启航(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九州启航基金),持股60%;其余40%的股权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持有。
4家机构中体量最小的易安财险被造车新势力比亚迪看中,易安财险100%股权被比亚迪拿下,如今已经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并获得了经营车险的资格,给行业增加了更多想象空间。在天安人寿的风险处置中,是由中央汇金和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汇人寿,来受让天安人寿保险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
尽管天安财险的结局还未正式揭晓,但种种迹象表明,上海市国企申能集团或参与其中。9月,金融监管总局已经同意申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共同发起筹建申能财险,注册资本100亿元,注册地为上海市,拟任董事长龚德雄。
除了告别昨天的4家保险公司,今年,恒大人寿、君康人寿、信泰人寿等险企也在加速化险。
其中,恒大人寿的风险处置延续了华夏人寿、天安人寿的风险处置思路,即由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和其他投资人共同筹建新公司海港人寿,海港人寿将承接恒大人寿的资产、负债。信泰人寿则是引入了4家浙江国资股东,另据业内消息,君康人寿也有望由山东国资接手。
人民银行召开的2023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金融风险处置各方责任,积极稳妥压降存量高风险机构。
在此轮保险公司风险处置中,由保险保障基金和保险行业出资共同出手的方式被多次采用,比如瑞众人寿股东九州启航基金共有12家股东,其中11家股东均为保险公司。海港人寿采用了保险保障基金+国资险企+地方国有资本的股东形式,太平人寿出资12亿元持股8%。
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王德明律师指出,根据《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协同高效化解和处置金融风险,这次由保障基金和行业出资共同出手,就是依据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探索多种形式的金融风险处置方式,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保险保障基金,这对于探索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风险处置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除了保险保障基金出手,地方国资也在很多保险机构的风险处置中扮演了关键作用,出资、入股保险公司,甚至成为实控人。具体来说,海港人寿持股51%的股东深圳市鹏联投资有限公司为深圳国资控股企业,其对外投资企业仅海港人寿一家。君康人寿未来也有望由山东国资接手。
对此,王德明表示,《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在金融风险处置中的责任,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定职责分工以及统筹协调机制的要求,履行辖区内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相关责任。王德明指出,地方政府参与风险处置模式下,地方政府在支持金融机构清收处置资产和挽回损失,支持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和实施债务重组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曾发表的文章指出,自救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金融机构及股东作为市场主体,应当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救风险的主体责任。
一直以来,保险保障基金被视为保险业最后一道风险防线,在各家机构的风险处置过程中曾多次出手。不仅入股瑞众人寿、中汇人寿、海港人寿等,此前保险保障基金还入股了信泰人寿。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保险保障基金作为行业风险救助基金,由保险机构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公司集中管理,统筹使用。保险保障基金作为行业最终防火墙,多年来在推动化解风险、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之前,保险保障基金共救助了三家保险公司,分别涉及新华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和安邦保险。而在新华保险、中华联合保险的相关处置中,保险保障基金均已实现了溢价退出。
目前,保险保障基金还有多少?截至2022年12月31日,保险保障基金余额(汇算清缴前)2032.98亿元,其中,人身保险保障基金788.95亿元,占38.81%。记者梳理发现,认缴瑞众人寿和中汇人寿股权过程中,保险保障基金累计出资292.4亿元,若再加上认缴海港人寿的37.5亿元,合计出资占人身保险保障基金余额的42%。
业内人士表示,按照此前经验来看,待金融机构平稳运行后,保险保障基金可能会通过合适的方式退出。
不过,从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恒大人寿的风险处置开始,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保险保障基金的角色不再是从前的主导方,而更多是以参与者的方式出现,不再是完全持股,而是引入了多方力量。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两年保险公司股权吸引力在减弱,进入保险业的社会资本在减少,保险保障基金在参与风险处置过程中从入资到退出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些因素促使保险保障基金的出资比例下降,需要更多的渠道来化解风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未来,这些金融风险事件可能会逐渐被市场遗忘,但行业需要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重现。
今年以来,虽然问题险企在加速处置,但行业需要时刻警惕新的风险事件的发生。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已有15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不包括进行风险处置和新成立的险企在内,还有10家保险公司未能正常披露偿付能力报告。
旧的风险尚未出清,新的风险仍在积累。《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3》提到,人身险行业转型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一是渠道和价值均面临挑战,受高价值率产品的保费规模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逐年下降;二是利差损风险持续积累,尤其是2022年资本市场震荡对权益类资产收益造成较大冲击,利差损风险更需加以关注;三是退保情况需予以重视,退保高企使得公司流动性承压、声誉风险上升。
对于未来的保险行业来说,该如何思之鉴之,避免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徐昱琛表示,行业应该更加关注事前的风险防范,保险公司需要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内部管理等,而不是等风险发生后依靠救济。
王德明进一步分析,一是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加强风险的监测,对风险及时干预,风险处置要抓小、抓早,可能成本更低,二是法律上要授权监管机构有更多的风险处置权利和处置工具,比如对风险机构股东股权的处理等,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授权,三是加强对负有责任的股东、实控人等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追究,发挥警示和惩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