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沿黄经济的集聚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特殊的区位,独有的文化,让河南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责任。
作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在豫骨干企业,华能河南分公司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能源发展为核心,以火电绿色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源网荷储”“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工程建设为发力点,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步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赋能,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绿能乐章。
风从北面来,电送千万家。走进河南濮阳,广阔的平原上,一座座风机以百米高度与蓝天白云“并肩”,白色的叶片随风缓缓转动,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映成景,颇有“风生电来”的动感,这就是华能河南分公司50万千瓦濮阳风电场。
近年来,该公司依托丰富的风光等资源,以“河南沿黄地区绿色能源生态廊道”建设为契机,克服重重困难,举全公司之力在河南全域范围内大力发展风电、光伏项目,新能源装机增长至200万千瓦以上,装机占比超23%。自首台风机2016年并网发电以来至今,该公司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超155亿千瓦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绿色电力保障。
今年以来,华能河南分公司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换挡提速,构建了覆盖全省的网格化开发新格局,取得22个共计33.43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开发权,在五大发电集团在豫企业中排名第一;华能渑池韩家坑光伏项目作为河南省第一个“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取得省电力公司接入批复;与济源、三门峡等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取得规模化新能源项目开发权,郑州地热供暖项目作为中国华能第一个中深层地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进一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黄河流域的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有一座独特的风电场——华能汤阴风电场。该风电场风电机组塔筒涂装上了甲骨文、文字演变、青铜文化、十二生肖等历史人文图案,成为当地旅游打卡胜地。
为实现新能源发展与地方优秀文化相结合,该公司融合地方深厚文化底蕴进行后工业化设计,将当地文化特色图案绘制在了百米高的风机塔筒上,与汤阴“千年古县”“三圣之乡”文化高度融合,将风电场打造成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风车公园,成为全国首创巨型甲骨文彩色风车群,变成了体现当地文化的艺术品,至今仍是业界争相效仿的典范项目。
中国华能建设的汤阴风电场和濮阳风电场成为河南区域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仅有的两家风电场。
坐落在千年古都的华能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每天有上百吨市政污泥进入该公司锅炉进行掺烧处理。通过一体化处理机对污泥进行干燥、研磨及输送处理,干化后的污泥随烟气进入炉膛燃烧,燃烧产物通过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此举改变了以往污水处理厂掩埋处理污泥的方式,是助推洛阳“无废城市”建设的创新性举措。该项目开创了黄河流域污泥无害化处理先河,至今已累计掺烧污泥超22万吨,成为洛阳市政府对外宣传的名片。
污泥掺烧是华能河南分公司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华能火电“三改联动”战略部署的创新实践。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城市综合能源服务和污染物处理将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华能河南分公司充分利用行业领先技术,将加速向“热电冷汽水”综合能源产业链延伸,着力推动存量煤电机组从燃煤为主向多元燃料耦合转型,从发电为主向多元供应转型,从电量型电源向电力电量型电源转型。同时,以“三改联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火电节能降耗和转型升级,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走在前、勇担当。华能沁北电厂投资2.39亿元完成两台百万千瓦机组通流改造,百万千瓦机组能耗降低15克/千瓦时。华能渑池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完成1号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改造,供热能力增加7.9万千瓦,实现调峰、供热协同发力。洛阳热电、渑池热电先后建成投运污泥掺烧项目,实现污泥规模化处置,为当地政府解决了城市污泥消纳难题。沁北电厂等4家燃煤电厂加快推进供热改造,全力满足城市供热和工业供汽需求。华能安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工业供汽管网建成投运后,当地汤阴县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原安阳市和濮阳市等汤阴县周边分散企业均开始规划迁入集聚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今后,华能河南分公司将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持续推进火电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QY球友会官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