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工业互联网在政策层面“炙手可热”,中国制造业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500强的利润率已从2010年5%的高位,跌到了近年的2%左右。随着近年来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的上涨,廉价劳动力已不再是中国工业的竞争力,以工业互联网、工业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就成了被寄予厚望的突破口。
然而,工业互联网产业却可以用“冰火两重天”“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2020年上半年,青桐资本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工业互联网方案商的收入规模在1000-3000万区间的占53.3%;1亿规模以上的仅占20%。
一方面是政府、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却是工业企业的踌躇观望。
工业互联网“落地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行业应用太少,尤其是缺乏直击痛点的应用。不同行业之间“隔行如隔山”,甚至不同的企业之间的需求都千差万别,不存在一个包打天下的通用平台。
是不是工业互联网热潮注定是一场飘在空中的泡沫?是不是工业互联网在“千企千面”面前注定无解?在“新基建”时代的机遇面前,工业互联网如何真正从概念走向落地?
面对这份时代给出的“考题”,登上《人民日报》头版的天泽智云给出了自己的高分“答卷”。它是腾讯、思科、富士康、微软、等工业互联网领军行业的合作伙伴与供应商,获得2020年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以及中关村瞪羚企业称号。
虽然是一家成立才四年的创业公司,天泽智云却站在一位工业前沿技术领域先锋的肩膀上,传承了它20年在几十个行业、100家世界知名企业工业智能化领域的成功经验。将这些经验智慧、技术提炼成了赋能每一家工业企业的“内功心法”。
创业之初,因为身上流着IMS(智能维护系统中心)和IBM的纯正血统,所以中车、东气等很多项目都慕名找上门来,以至于天泽智云一开始就要做“选择题”。
创业头两年虽然一直在不同的行业寻找场景、服务客户,但天泽智云一直不满足于做一家项目主导的服务公司,而是希望打造一套为所有客户赋能的“工业智能模型生产流水线”。毕竟,仅仅依靠自身的技术团队一个一个地实现智能化场景,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天泽智云应该靠体系、平台、工具搭出一条流水线,把工业智能化的技术难度降下来。这时候不只是我们自己,整个产业的高级人才就都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基础的技术活儿了。”天泽智云CEO孙昕意识到这样的产品体系才是支撑天泽智云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过十几轮的迭代,天泽智云已经形成了基于工业智能技术体系的工业智能产品矩阵,涵盖了数据转换为业务价值的关键环节,从工业现场的数据采集、边缘计算,到数据服务、分析建模,再到系统部署和工业应用。
天泽智云将工业物联和边缘计算系统、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台、工业智能模型研发平台这三款核心产品共同打造成了一套工业智能基建系统——模力工场,可以快速孵化工业APP与创新工业应用,加速工业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还寄托了为国家抢占下一代工业软件制高点的愿景。
“模力工场”将IMS 20年间以及天泽智云过去4年多扎根中国所积累的典型行业模板和模型资产沉淀下来,成为中国工业场景的领域知识、算法模型资产平台,让更多的开发者,尤其是有工业Know-how的专家,可以高效便捷地开发复用,在更多的个性化场景产生更大的价值。
“如果我们用这套软件系统做了一百个工业智能应用,就有一百个场景的模型被沉淀在这些行业的土壤当中,中国的工业模型资产库就多了一百个可以传承和生长的工业智慧”。这才是天泽智云贡献给中国工业界的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模力工场”有望成为天泽智云撬动万亿级工业互联网市场的那根杠杆。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用组合创新的方式来解决更多工业问题,‘模力工场’能快速帮我们找到组合方式,找到*的算法,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形态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运营体系。”正是有了“模力工场”这样一件利器,以及体系化的运营管理,CEO孙昕才有信心做成一家成功的“软+硬+服务”一体化公司。
在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形态上,天泽智云曾经在软件和硬件之间摇摆。一方面,软件有着更高的毛利润和规模化复制性。但另一方面,中国客户普遍对软件的价值缺乏感知。在国外,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标杆创业公司Uptake走的是一条工业SaaS的道路,因为国外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软件的价值。但是在国内,工业客户更倾向于接受硬件产品。
最后,天泽智云选择了基于工业智能基建系统的“软+硬+服务”全栈解决方案,因为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有着更高的接受度。毕竟,它经常面对的,是工业企业中的生产部门而非IT部门。信息化投入不再是一个支出渠道,而要能产生实实在在的落地业务价值。
国内的企业不像美国企业一样,经历过从技术创新到价值实现的过程,更多的仍然是从技术引进到价值复现,总体心态偏保守。我们在服务企业客户的过程中,发现客户比较偏向先小步试点,切中刚需的同时还要确保经济价值高,否则绝不轻易尝试。
所以,天泽智云从一开始的各行业广泛探索,到形成工具化的能力,孵化出垂直行业的核心产品形成技术闭环,再到探索端到端的业务闭环,于2020年初制定了“1个核心+2个示范行业+X个行业生态”的发展战略来实践并示范工业智能的落地。
以工业人工智能平台-模力工场为核心,选择两个示范行业,寻找垂直场景中的刚需,提炼成可以立刻帮助用户解决痛点、提升价值,短时间内上线的产品;同时与合作伙伴共同优化行业生态,提升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供需效率,实现业务闭环。未来,与更多行业客户及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行业应用,构建新的生态平台,引领行业生态变革。
这个2有可能变成4甚至更多,长期的愿景是实现100个无忧生产及运营场景。而X则代表一颗探索的心,比如目前承接的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网络化能耗管理平台,以及跟一些院校、科研院所共建能源、化工研究的研究中心等。
对于天泽智云来说,1+2+X的业务体系,相当于一个长短打的组合拳,又相当于三级推进系统,保证了公司既有短期内可以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产品,为未来成功上市铺平道路,又有可以厚积薄发,使其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赋能体系。而且,1+2+X还具备自行赋能、自我扩张的能力。
叶片卫士是天泽智云“模力工场”土壤中长出的*支花,也是对于“模力工场”赋能能力的*展示,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研发出来产品原型。“我们讲模力工场的工程化能力、有几十个行业模板和大量的算法模型,也常讲工业人工智能的落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总得要自己示范出来到底如何用这套产品和能力体系去实现智能化应用。所以我们先用叶片卫士去证明我们能赋能自己,可以通过‘模力工场’快速地打造出一款成功切中行业痛点的产品,并配合服务能力实现应用落地。”
叶片卫士通过对风机叶片扫风声音、振动信号等典型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基于特征增强+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系统,可以准确检测叶片早期异常并发起告警。无论叶片雷击开裂或破孔、前缘雨蚀、气动不平衡、结冰等问题在声波频谱中都有迹可循,可以通过典型的频谱或能量特征来识别,即可进行早期故障的准确识别。
依托模力工场开发出来的叶片卫士,以叶片运营全生命周期为切入点,天泽智云继续深扎风电行业,不断整合生态合作伙伴的资源,将业务进一步延伸到了智慧风场的生产管理、健康管理、运维管理过程中。
风场是典型的多源异构数据环境。智能风场的核心,是对风机关键设备及子系统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风资源的预测来对风机的运维实现智能调度和排程优化。
针对海上风场维修任务的特点,天泽智云的优化模型充分考虑了船只、天气、维修人员、维修次序、风机健康状况、航行费用等因素,建立了海上风场维护排程优化通用模型。最多可以降低30%的综合运维成本。
目前,叶片卫士的经济效应已经得到了风场业主、业内人士、金融机构等的全方位认可。在商业模式方面,叶片卫士也正在分几个层次稳步推进,最终目标是实现对价值链的全覆盖。根据业内评估,风机维护、更换、升级等后服务市场的空间,大概有数百亿的规模,天泽智云的目标是两到三年内达到5%到10%的占有率。
天泽智云已经拟定了一套完整的市场渗透计划,将会策略性地选取一些头部厂商,通过风机前装等合作模式,逐渐撬动传统运维市场。同时,小范围的测试、验证,以及与运维体系的沟通,也在紧罗密布地同步进行。
天泽智云正在逐步打通并重构叶片智能监测产品→叶片一揽子提效降本解决方案→叶片维/修/改/换/生态联盟平台的商业模式。目标是在未来三年打造全新的生态联盟示范,重塑行业生态,实现工业AI在风电行业的快速普惠。
除了风电行业,天泽智云在钢铁设备智慧运维及能源管理、轨道交通关键设备运营管理等方面也已经提炼出了各自的场景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开发了无忧风电、无忧钢铁、无忧轨交、无忧能管等多个工业场景应用。
钢铁设备智慧运维及能源管理是天泽智云正在潜心攻克的另一个下沉市场。它曾经为一个500万吨级的钢厂做过实际的ROI测算,通过对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的管网平衡及设备健康管理,每年能够带来3000多万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有上百个500万吨级的钢铁项目,是另一片有待开掘的金矿。天泽智云将携手重点战略客户,沉淀下来可复制的数据资产,同时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
在无忧轨交场景中,天泽智云通过远程获取高铁轴箱轴承的状态信息原始数据和判据特征,在监测中心做深度的分析与诊断,对列车关键部件及运营关键设备提供状态监测、PHM、故障诊断等服务,变被动维护策略为预测性维护策略,可以准确识别20余种故障模式,轴承故障识别精准率超过90%。
根据某智库的研究报道,装备技术节能市场的规模高达2800亿,而供热、管网平衡、中央空调能耗管理市场的规模也有1800亿。所以,无忧能管也是天泽智云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运用工业智能技术,预测生产对于水电气等能源的需求,智能调控能耗设备运行排程以及维护排程,并对设备提供状态检测、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等服务,以提升能源利用率,实现绿色生产。目前天泽智云的能管实践中,可以做到对未来12小时的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智能排程,提前2周发送预测性维护保养建议,空压机系统整体节能5%,制冷机系统整体节能6%。
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几大杀手级应用中,天泽智云都已经站稳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目前,工业互联网赛道上早已玩家云集。既有云端打架,跑马圈地的巨头,又有在各个行业鏖战的垂直玩家,还有争先恐后涌入的创业公司。天泽智云在其中有什么独特的差异化价值?
天泽智云给自己的定位是全球工业AI*实践者。以模力工场为核心,不遗余力地解决工业AI应用落地的挑战,持续专注于打磨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
一、资产化关键小数据:以定义问题和需求为起点,聚焦核心设备的关键数据,通过边缘智能技术提升数据质量,将数据变成企业的数字资产;
二、智能洞察隐性世界:将行业项目实践沉淀为算法模型和行业模板,结合机理与数据驱动融合的方式,构建准确、可靠和可解释的预测模型,解决和避免隐性世界的不可见问题;
三、系统工程加速转型:遵循工业发展规律,将工程基因与工业基因*结合,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技术体系,提升工业智能模型研发效率,以及应用部QY球友会官网署效率;
四、可持续工业模型库:将承载着制造知识和专家智慧的模型积累沉淀下来,并持续运行与迭代成长,驱动工业的智能化变革。
模力工场承载了工业人工智能高价值落地的关键能力。既能够作为通用性的技术平台,又可以从平台上延伸出来垂直行业产品,不同的垂直产品和服务专门解决不同行业的特殊痛点,无论是对于客户,还是对于中国工业的智能化转型,这都是非常有实践意义的一条路。
在“摸爬滚打”的实践过程中,天泽智云不断沉淀自己的技术成果,共计申请50余项发明专利,20余项软著。同时,由于在工业智能化领域所拥有技术的*性和技术转化经验的丰富性,天泽智云也受邀参与了多项国际和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涵盖预测性维护、信息物理系统等前沿技术领域。技术理念、体系和应用案例也被多个国家级的白皮书所收录。
2019年,天泽智云就牵头申报并中标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网络化能耗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同时还承担了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创新平台的实施建设,并于2020年入选中关村瞪羚企业。与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共建了我国*预测性维护国家标准与示范基地。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这样一个观点:在一日千里的结构性调整中,*能幸免于难的只有变革的引领者。
2020年,国家发改委首次官宣“新基建”的范围,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都被列入重点发力的七大领域。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风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以钢铁冶炼场景为代表的节能降耗,都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环节。
“工业是民族振兴的脊梁,天泽智云所追求的就是用工业AI技术解决工业发展的问题。”工业子弟出身的孙昕始终怀揣着一颗热忱的初心。在他看来,在国家层面的积极带动之下,更多行业将有机会突破技术拐点,线的门槛,天泽智云的目标客户会快速增长。
天泽智云在工业AI这条技术赛道上,从过去几年潜心练功、深入扎根的过程,不知不觉已经趟出了自己坚定前行的道路。孙昕和团队都相信,在天泽智云选择的这条战略道路上,一股不断加速的劲风正在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