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审改革背景下设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4-09-23 00:49:36

  设计终身负责制,设计图纸作为设计的成果,在发生事故时会作为重点的检查依据,所以结构工程师更要懂得自我保护,千亿球友会确保图纸符合国家规范。

  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确定设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制度。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保证结构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019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试点地区要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在加快探索取消施工图审查(或缩小审查范围)、实行告知承诺制和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等方面,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各地陆续响应推出相关政策。

  以北京地区为例,施工图审查推行告知承诺制和事后抽查信用评分机制,并缩小审查范围。

  对于事后抽查中违反强条的情况进行失信处罚,扣分满12分之后,涉事单位2月内不能送审,对生产和项目有很大的影响。在图审改革的趋势下,设计院应该怎么应对呢?

  图审改革下,设计院最本质的工作始终是坚持工程设计的质量,借助管理机制和软件工具,确保设计图纸质量。接下来分享三大类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与各位共勉。

  1.构造措施类问题。此类问题对结构的整体安全影响比较小,但是涉及的规范条文众多,逐一校对耗时比较多,并且外审很容易在这类问题上提强条。

  此类条文还是属于强制性的条文,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如果我们逐一去校对这些条文的话,耗时比较多,而且手工校对比较容易出现错漏情况。建议可以利用软件工具核对结果,实现对全构件、全条文覆盖,更加方便和准确。

  2.概念设计类问题。每个工程遇到的问题不同,出现的频率低,但是一旦出现对结构整体影响比较大,对于工程师的经验要求比较高。比如抗震设计嵌固端部位问题、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等。

  建议:设计院内部积累相关的案例,形成技术案例在设计院推广;严格执行设计院的三审制度,严禁此类工程问题发生。

  3.方案类问题。这一类是对于结构是否合理的讨论,原则上不属于施工图审查的问题,但对于工程成本的影响比较大,也越来越受到甲方的关注。利用智能辅助设计软件可以快速地进行多方案的比选,省去大量手动调整的时间。整体指标不满足时,也可以通过软件来辅助进行调整,结合工程师的经验,更加高效和准确。

  施工图审查对于结构设计安全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作为设计人员,可能会对这套约束我们的制度有着诸多的意见,但是如果真的脱离了它,我们也会觉得压力很大。图审改革的趋势下,设计和审图应相向而行,共同提升我们的工程质量。


本文由:qy-千亿(球友会)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