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 吴晶晶)正在进行中的2009国际天文年“天文学100小时”活动再次激发了人们对天文科学的热情。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了解到,我国的天文观测水平近年来迅速提升,多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天文望远镜相继开工或建成,睁大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眼睛”,也令国际天文学界刮目相看。
太阳是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颗恒星,对太阳的研究历来受到天文学界的重视。2008年9月,我国新一代太阳射电望远镜——射电频谱日像仪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明安图镇奠基。
《科学》杂志曾以“星星在中国出现”为题,专门介绍我国自主研制的射电频谱日像仪。它由40面4.5米口径天线米口径天线组成,分别组成分米波和厘米波两个射电综合孔径阵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专家介绍,射电频谱日像仪的建成和投入观测,将填补太阳物理研究中对应重联加速区射电成像观测的科学空白。这个波段的成像研究对于揭示太阳活动中的能量释放和粒子加速等基本物理过程具有独特的作用。
2008年10月16日,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天文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落成。
LAMOST是一架视场为5度、横卧于南北方向的中星仪式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它突破了世界上光学望远镜大视场不能同时兼备大口径的瓶颈,配备了4000根光纤(国外最多是660QY球友会官网根),能同时获得3000多个天体的光谱。
据介绍,普通望远镜只能观测天体的位置和亮度,而LAMOST主要用来获取天体光谱。天体光谱可以提供包括天体距离、温度以及元素结构等在内的丰富物理信息。迄今记录下来的数以百亿计的各类天体中,只有约万分之一进行过光谱观测,LAMOST作为国际上天体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可以获取高通量的科学数据,在短短几年之内,完成以往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观测任务。
专家表示,LAMOST使我国具备了世界领先的主动光学技术和多目标光谱观测能力,为我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暗能量等相关领域的重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未来有望取得一批对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科学成果。
2008年12月26日,能够探寻“地外文明”之谜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奠基。
拥有30个足球场接收面积的FAST,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计划建造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它的灵敏度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20到3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据介绍,FAST将在5年后建成使用,届时有望在宇宙大尺度物理学、物质深层次结构和规律、日地环境等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